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

小米1810 業績簡評






小米呢間野我真係唔熟...
純睇業績內容去講返D重點
收入增長數字係上面我唔重覆

手機
手機佔集團收入60%,收入增7.3%,全年手機銷量增4.97%,Q4手機銷量增長30.5%,但Q4收入只增22.8%,Q4增長主要來自低價手機(應該係紅米)。

手機平均售價增2.2%,由959.1元增至979.9元。毛利率由6.2%增至7.2%,售價升2.2%,毛利率升1個百分點,成本升幅少於售價升幅,係好事。維持到可以持續提高毛利率。

手機值得憧憬既地方只有平均售價上升速度高於成本,改善毛利率,銷量升到就更好。但手機市場競爭越黎越大,全球手機銷量都放緩基本上無咩增長,銷量比較難有雙位數增長。蘋果一樣面對相同問題。銷量升唔到就只能靠加價/賣多D高價手機,但小米比較難做到,Android競爭太大。所以手機唔係小米增長主要動力。

IoT與生活消費產品
呢個增長比較強,增41.7%,但公司只提供智能電視數據,電視增長快既,小米電視2019年銷量同比增51.9%,係幾意外,但佢無拆電視收入,佢只講電視+手提電腦就增33%至242億。小米電視俾我印象係比大牌子差D,但估唔到佢2019年成為全中國銷量第一,全球第五,印度第一。電視其實唔太好做,毛利率?無提供,但呢個分類業務整體毛利率高於手機7.2%既毛利率,有11.2%。

互聯網服務
主要係廣告收入,Q4係30億,佔Q4 57億入面超過1半,同比增17.8%,睇黎係唯一靠MIUI平台賺錢既主要途徑。遊戲收入Q4得8.7億,比較少。廣告應該無咩成本,所以毛利率極高,毛利佔公司整體毛利44.8%。

但廣告收入不穩定,遊戲收入都係不穩定,個平台要打得夠大先有穩定收入,公司能夠有比做硬件公司更高市盈率,應該都係呢個分類業務拉高左,始終軟件/服務類既野增長比較易推,唔同手機好難再推增長,電視同其他硬件都難推而且毛利率低。呢個業務要多d關注,但業績入面資料比較少,要再搵先可以講多d。

海外收入912億,佔2058億既44%。證明公司海外發展唔錯,特別係印度市場。

毛利

毛利增28.7%,286億,手機只係88億,iot就70億,互聯網服務就128億。互聯網服務收入最少但賺既錢最多。

銷售推廣開支增29.8%,行政開支增40.9%,研發開支增29.7%,80+33+58億=171億 未計其他開支前利潤:286-171=115億....同公司計既經調整淨利潤差唔多(115.3億),即係其他收入+開支(包括稅)=打和

基本上重點都講哂,公司現價相對於市盈率20倍,我覺得只係fair,無特別平/貴。前景要再研究下,暫時我對呢間公司興趣仍然不大。

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

疫情下投資取態

疫情發展越黎越惡劣,歐美確診個案快速上升,各國政府都加強限制人既活動,減少接觸,對經濟影響是前所未見。對多個行業影響都好大,而且就算行業無被直接影響,間接影響都是很明顯。舉個例子,有間藥廠最近發第一季盈警,原因係相醫療服務受疫情終止。疫情影響有時係會在一些你估唔到既地方出現,例如,誰又會估到疫情令中國三大電訊商客戶數目減少超過1000萬戶呢?

由於疫情何時完結,政府措施何時緩解仍難以預料,在此之前,投資取態應保守偏淡,原因如下:

公司收入=資金+貨物/服務流動,而資金同貨物/服務流動關鍵都係人,有幾多人接觸到你既服務/貨物,公司既市場就有幾大。而家人既流動受限制,基本上大部份既資金+貨物/服務流動都會受限。收入受限,自然利潤都受限,利潤難以有增長,咁股價增長既能力當然受限制。

而且,呢個問題唔係靠印銀紙就可以解決,你有好多錢係咪就可以令到好多人多左出街消費?部份國家政府近期都禁部份商店營業。QE幫到D咩?只係將公司債務負擔降低,幫既既資產負債表上+利潤表上利息開支(減息),但幫唔到利潤上既收入/利潤,根本問題都解決唔到。點解之前金融危機可以?因為QE令借貸成本下降,資產價格上升,公司樂意投資,人更願消費,公司收入增加。

最近,美國初領失業救濟人數急升,只是剛剛開始,持續時間都係要睇政府限制措施幾時完。部份人開始失業,影響就係Demand,無收入就會削弱消費力。失業率上升是必然會發生,印銀紙派錢可以舒緩部份影響,但長久都是難以阻止消費下降趨勢。

而家比較樂觀既係,雖然實體店被限制,但網上商店限制較低,當然唔係所有野可以網上買,貴重物品(金或珠寶,應該好少人會靠物流運送吧)/大型物品(車?)。日常用/多數物品仍然可以網上購買,仍然有一線生存空間。當然服務業就比較難,至少暫時仲未可以網上剪髮,所以最近美國服務業PMI大幅下降。呢d就係網上商店既限制,但總比以前無網店既時候,多一個消費途徑。如果無網店,實體店又被封/人流大幅減少,經濟損害更大。

投資取態是保留現金或買跌對沖下跌風險。假設未來疫情退卻,社會回復正常,公司收入盈利回復正常,股價就會回升,但疫情仍然擴散,市場對股票價值判斷只會越來越低,當然對於投資者來說,是機會,賺的是現時市場對公司價值判斷與未來公司回復正常時價值的差距。市場仍然悲觀情況下,大量持有股票不是最佳策略,所以,等待,等待市場出現極不合理價格,例如公司破產機會極低但股價遠低於公司賬面價值(非會計上,自行計既賬面價值)。這些機會就要靠大家發掘一下。不過現時港或美股大幅下跌既股票不多,市場仍然很理性,要賺不理性既機會仍未出現。

現時我既策略會係,每日去搵跌幅超過一半既公司,最好係高位打2折/3折,100蚊跌到20-30蚊既股票,雖然呢堆公司可能99%都係無機會翻身既垃圾公司,但總有1-2%有機會翻身,係極難搵得中,但中左回報就會好豐厚,起碼幾倍升幅。搵到呢類大幅下跌又有翻身機會既公司,可以先放入監察列表,等待見底回升時買入。

係呢個環境搵倍升股只有這個方法。可能有其他方法,但跌幅唔夠大既公司,可以再升既升幅未必夠大,或者咁講,係唔夠跌幅大既公司升幅大,因為Recover既升幅係可以好誇張。

最後,我想講,係咁既環境下,唔好諗短炒賺到咩錢,當然如果你失業,又有時間,又真係無錢開飯,想靠股市賺點錢生活,股市買跌都或可以賺到點錢生活(不要投入太多資金),但市場比較波動,賺不到錢要倒蝕的話,就盡早離場,不要持續買賣。或者,學點新技能,開拓新的收入,可能比炒股更值得投資,投資在自己身上,總會有回報,香港人要加油!艱難日子總會有完結的一天。

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

疫情發展下去對公司及經營環境的影響

諗返起1月,有人覺得,疫情只係影響旅遊業,一個佔香港GDP 只有4.5%既行業,有乜好擔心? 唔知佢而家仲係咪唔擔心呢?

講下而家疫情發展....
因為避免人與人接觸,控制疫情,所以歐洲果邊,部份國家,禁食肆堂食,或者餐廳全關唔俾開門,麥當勞都關閉左英國所有分店(暫時),另外除左藥房/賣日用品既鋪,其他零售鋪都要關門,對零售同餐飲衝擊最大,而且市民限制活動下,其實好多行業都會受影響,個影響係連收入都無....

係以前d經濟差既環境,收入只是慢慢減少,然後公司調整經營策略,例如減少開支,因為收入一跌你可以做既就只有cut開支,開源都好難有人幫你買,因為失業率升,d人無收入,無錢買野....但而家情況係有別於之前.... 係完全無生意既情況,係比經濟差經營更艱難, 之前可能每月收入減少5%-10%,但而家係一個月暴跌50%-70%, 而且係持續唔知幾多個月, 係咁既情況下,d人可以做既都係cut開支,但有個兩難,疫情如果退得快,好快轉好,你如果炒哂大部份人,你到時好難請得返夠人,d人可能轉左行,如果唔炒人,疫情拖多一段時間,你就會係咁燒錢,當然可以逼員工放no pay leave,但仲有固定開支,未必咁易cut到,至少租金呢d無得cut, 餐飲零售都算係輕資產,可以捱得耐d,cut人唔開門,只係交租, 但有d重資產既就頭痛....但就算可以捱,都未必捱到好耐,錢一日都會燒完,捱唔到就會結業同壞賬潮出現, 會出現失業率急升,銀行收水(其實已經開始收緊)...之前經濟差都有得救,今次係咪都係有得救?

咁就要睇下今次同之前危機有幾個分別,之前1997,2000,2008,2011呢幾個危機都係某d地區影響大,1997影響亞洲,其實美國影響好細,睇返美國股市當時無咩跌,2000年科網爆,美國影響大,中國(未掘起),歐洲都係跌,應該環球gdp都受影響,2008年美國雷曼都係影響全球,2011年歐債危機,影響歐洲為主
1.地域性, 除左美國出事會影響全球之外,亞洲,歐洲都影響好細,歐洲出事,亞洲有錢入去買貨,吉利就買起左volvo, 一個地方有事,其他地方d買家有錢幫你,救你,但今次,全球都有事,特別係發達國家, 如果發達國家企業出事, 邊個救? 搵發展中國家救? 自救? 所以一出事今次係比較難有錢救到 

2. 非金融危機, 之前除左科網爆,其他都係金融危機, 金融危機用金融手段可以解決, 亞洲金融風暴,唔記得點解決了,科網經歷幾年recover, 2008同2011都係靠QE印錢去解決左, 但今次唔係金融危機,印錢都救唔到d公司,政府印錢,借錢,俾d公司捱過疫情,借錢俾佢地燒錢,保住資金流動,唔俾佢地大量同時間地破產或違約,但如果疫情長期限制人既流動同消費,始終有一日再借就無能力還,爆起上黎爆得仲勁...短期可以靠借錢渡日等疫情完,但長期是不能靠金融手段可以解決

舉個好簡單既例子,而家有個家庭,兩個人工作其中一個人失業,家庭收入減少50%, 就好似部份行業公司咁,收入突然減少, 你係佢朋友,你好有錢,無限量借錢俾佢過日子, 短期可係可以幫到佢, 但如果佢長期都未搵到工作, 賺唔到錢還俾你,你無限量借錢俾佢,最後都係變左壞賬...銀行唔係你朋友,係唔會無限量借錢俾你,如果政府帶頭借,更會衍生好多問題...

輕資產公司就係咁,另外,講下重債公司既然問,重債公司其實好危,重債/重資產既公司,本身就係借錢返黎買資產,賺資產回報與借貸利息成本差額, 即係買樣野1000蚊買返黎,果樣野1年賺100蚊,問銀行/其他人/機構借900蚊每年還50蚊,自己賺50蚊,本身盤生意/資產賺返黎既錢還本金還息,而家收入跌,好彩既話仲賺到10蚊還住利息先,如果唔好彩要蝕錢,就無錢還債,銀行追你數,要你還錢就要變賣資產還錢,但而家賣資產都唔知有冇人接,個價一定係殘價,呢個想法唔係無根據,最近SOFTBANK就因為資金流問題要變賣手上資產包括股票(阿里巴巴/UBER)...之前地區性危機都可以搵其他國家人接手, 但而家全球都唔掂, 有實力買既人極少,而且有D資產邊個敢買,例如飛機,買左無得飛,邊個會而家買? 郵輪都一樣...賤價賣,拎返D錢又唔夠還俾銀行,可以點? 變壞賬,銀行承擔,變成系統風險

而家會唔會引發以上風險既因素,取決於時間,疫情快完,市面快回復原狀就咩事都無~ 但如果疫情持續,長時間影響零售,旅遊,航空,餐飲等行業,以上情況就會出現,而且影響廣泛

所以而家唔好亂入市,唔好重貨,你拎少少錢即市入搏即日彈即走都OK,但疫情越後期,以上影響會越大....風險越高....

對於疫情長短我個人睇法係,如果中國數據係可靠,咁疫情應該唔會長,但歐美果邊情況比中國好似更差, 唔知會發展成點, 其實個病又唔係真係咁恐怖 只係各國措施影響到經營困難, 數字上去講,如果全部人染病,死亡率2-3% 對經濟影響都有限,但如果封哂所有野,健康既人都唔可以進行經濟活動,影響就好大~可以等於20-30%消失左

當然,無人想全世界突然有咁多人死亡,但人總要面對現實~ 係經濟困難同埋人命上取捨,不過呢D係各國政府做既野,我地可以做既,只能保護好自己,唔好染病,唔好令自己變成帶病毒人士,傳俾其他人,害埋其他人,盡量留係屋企

最理想情況一定係疫情突然消退,但現階段難出現.......所以係疫情消退之前,不要有任何希望,盡量不要持貨...等待疫情完結

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

2020年初至今股票跌幅統計 (港股)


因為我現時手頭上得港股數據,未有美股數據(星期一再撈下) 咁先講港股 2020年初至今股票跌幅統計...
計算方法係今年最高收市價至今年最低收市價既最大跌幅,可能係3月12日最低,可能係13日,可能唔係呢兩日,總之係今年最高收市價之後最低收市價果日個價去計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spreadsheets/d/1-hdAHbiAAjqPCaILQurcouyYMK-qo_L2ZRgwDqwiYA8/edit?usp=sharing 因為只計日均成交額多於50萬既股票 所以只有1215隻股票做統計

跌多過一半/跌左一半既股票有56隻
跌左40-49.9%既股票有61隻
跌左30-39.9%既股票有159隻
跌左20-29.9%既股票有429隻
跌左10-19.9%既股票有405隻
跌左不足10%既股票有141隻

恆指就跌左17.2%...
如果用盈富基金做標準就係跌16.6%...
跌得多過盈富基金既有863隻,
跑贏盈富既得387隻
如果單買一隻股票同盈富比較
69%跑輸恆指

而家呢個大跌市情況下,
如果又未有股票,我就講下幾種選股策略
1.買殘股搏反彈,
2.買跑贏大市既股搏繼續跑贏

1.買殘股搏反彈都有分2種

1.1買跌得多既搏佢反彈果下,例如跌幅超過30%果d入面揀,短線搏10-20%反彈

1.2買因為受疫情影響跌到好殘果d,等業績復甦就有機會升得好勁...

2.買跑贏大市果堆,有387間公司,可以從行業入手, 之前熱炒過既物管/互聯網/醫療藥物/教育/食品飲品/基建/公用/5g等......

自己係入面慢慢揀....
因為每個人投資風格都唔同,
而且大家識既公司又唔同...
我就唔會推number俾大家

希望個list同埋以上介紹既方法幫到大家揀股
係大跌既時候撈到好野,賺到錢,
渡過困難時期....
香港人加油...

如果都係揀唔到股,留言討論